当代经济管理

理论研究

  • 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刘海军;温赞玲;

    国产大语言模型DeepSeek集易用性、通用性、商用性等属性于一身,被认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引领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但能否撬动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有待“深度求索”。“DeepSeek现象”拓展了“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创新—技术—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脉络,为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等问题提供了思路。理论逻辑上,根据现代创新经济学、全要素生产率等原理分析,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继而引致新质生产力有其合理性。作用机理上,从DeepSeek到新质生产力,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并行向人才链思维链融合的演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等四个方面均发生了“化学反应”。实现路径上,可进一步拓展DeepSeek的短时成功“轨迹”,逐步打通从创新资源投入直至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闭合回路,找到更多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推行通用性和开放性的技术开发路线,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新质生产力落地的真实应用场景。

    2025年06期 v.47;No.36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新质生产力助推文化强国建设: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杨泽光;陈永杰;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是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智能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驱动。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技术赋能、要素重组、价值升级、文明共生的递进式协同联动,形成了激活根基—强化支撑—凝聚力量—扩大影响的逻辑理路,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动能。当前,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层面的基础制约、人才层面的传导阻滞、产业层面的布局失衡、制度层面的建构滞后、价值层面的风险挑战,这些困境按照要素基础—系统中层—价值顶层的传导逻辑,共同构成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挑战。对此,应当通过强化数字技术全要素协同创新、培育创新复合型人才梯队、加强文化产业梯度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以及构筑文化生态韧性屏障,形成实践优化路径。

    2025年06期 v.47;No.364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管理科学

  • 技术封锁与颠覆式创新:基于“过犹不及”视角的研究——以比亚迪发展路径为案例

    任博;张娜;许丽丽;

    自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出于战略安全、贸易保护、行业竞争等因素考量,对中国长期实行技术封锁政策。一方面,关键技术领域瓶颈影响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并妨碍了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技术性壁垒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主创新与科技自立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全面揭示技术封锁与颠覆式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文章以中庸之道中的“过犹不及”处世哲学作为研究视角,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进行扎根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行为逻辑层面,技术封锁是特定主体在非透明、非对等条件下对其他特定主体所采取的“技术代差获益”行为。在行为效用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封锁对于服务特定主体阶段性目标符合“边际贡献递减”规律。在行为交互层面,经验证据表明,技术封锁作为概率空间中的随机变量之一,其数学期望或将受到政治经济制度、民族共有精神及企业技术发展理念的负向调节。研究能够为中国各层次主体正确认识、应对西方技术封锁提供借鉴与启示。

    2025年06期 v.47;No.364 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企业家精神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基点、现实堵点与纾解之策

    崔亿久;

    企业家精神作为内驱动力,发挥着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企业家精神的现实嬗变投契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其构成要素兼容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其作用机制意蕴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解题方案。文章在理清企业家精神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原点,分析了企业家精神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现实堵点,主要包括供需结构性矛盾、企业家认知偏差、政府政策供给缺口及社会舆论环境支持弱化。据此,在问题导向指引下,从价值认同、制度保障和社会生态三方面出发探寻纾解之策,以期为深入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弘扬企业家精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助力。

    2025年06期 v.47;No.36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三农”问题

  • 现代化新征程中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蕴、历程与路径

    李怀;

    现代化新征程中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深入探讨其价值意蕴、实践历程与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构建适应现代化新征程要求的农业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力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型。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以“科技”为主线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实践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业科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从而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现代化新征程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为了进一步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采取以下路径:坚持党建引领,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持续深化改革,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驱动。

    2025年06期 v.47;No.364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产业经济

  • 数字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建议

    汪旭晖;张涛嘉;

    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亦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数字科技创新通过驱动生产力、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发展。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仍面临产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数字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以强化数字科技基础研究为引领、以加快数字核心技术开发和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以发挥数字平台资源配置为支撑。具体建议包括完善数字科技创新体制、强化数字科技人才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以及健全数字科技服务机制。

    2025年06期 v.47;No.364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探索——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梁倩;

    当前,数字技术凭借强大的科技支撑力与创新驱动力,深刻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程,成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印证了数字技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关键作用,在独特优势上,数字技术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推动其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助力其从“闹海”到“出海”的转型;在实践内容上,涵盖视觉呈现、叙事重构、话语表达等多个方面;在现实启示上,需要通过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丰富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等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价值,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2025年06期 v.47;No.364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人力资源

  • 人力资本外溢性视域下新质生产力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

    薛勇军;杨宇辰;

    论文采用罗默模型的思路,对人力资本外溢效应下的技术进步进行推导;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推导方法,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双元路径,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对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经济均衡增长路径推导方法,完全可以嵌入内生增长模型中进行推导与分析;人力资本的外溢作用下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进而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25年06期 v.47;No.364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金融

  • 金融支持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逻辑机制及实践路径——基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视角

    潘锡泉;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枢纽,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是破解我国产业升级瓶颈、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视角,在系统分析金融支持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科技金融质效不高、绿色金融动力不强、普惠金融支撑不足、养老金融补充不畅、数字金融成效不显等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探讨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就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从逻辑上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使命重大,科技金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绿色金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归宿、普惠金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支撑、养老金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补充、数字金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而言,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做好科技金融,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做好绿色金融,擦亮新质生产力绿色新底色;做好普惠金融,润泽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新跃升;做好养老金融,增进新质生产力劳动者新福祉;做好数字金融,打造金融新质生产力新形态。

    2025年06期 v.47;No.364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 耐心资本助推养老金融健康发展:逻辑关联、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朱文佩;林义;肖婧文;

    全球老龄化浪潮下,养老金融正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战略要冲,而耐心资本作为具备长期性、风险包容性及社会价值整合能力的资本形态,为破解养老金融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新范式。文章系统解构耐心资本与养老金融间的逻辑关联,揭示二者在时间周期、风险偏好、社会价值导向三维度的契合性。研究显示,当前养老金融体系面临三重失衡:养老金融领域资本积累不足与风险收益错配并存,养老服务金融领域资本需求分层与供给同质化矛盾凸显,养老产业金融领域资本循环梗阻与制度适配滞后交织。为此提出耐心资本助推养老金融健康发展的实施路径:推动养老基金投资范式由短期套利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型,创新开发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产品矩阵,重构养老产业资本供给生态。

    2025年06期 v.47;No.364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当代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正>《当代经济管理》为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经济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创新之见。辟有:“理论研究”“管理科学”“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公共管理”“贸易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比较与借鉴”等栏目。本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1.基本要求:文章应具有创新性,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文字精练,结论可靠。文章字数一般不低于1万字。2.论文书写顺序: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若论文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2025年06期 v.47;No.36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