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管理

热点问题

  • DeepSeek、ChatGPT等生成式AI风险监管和治理:国际经验和路径选择

    夏诗园;

    近年来,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AI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多场景、多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重塑商业模式、便利和丰富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潜藏一些风险隐患,对现有监管体系提出新的挑战。文章简要分析当前生成式AI的特征、积极效应,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从数据合规、技术、社会治理等角度论述生成式AI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针对我国生成式AI风险监管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辩证吸收发达国家在生成式AI风险监管和治理有益探索基础上,从制度侧、数据侧、技术侧、监管侧、国际合作侧等视角,基于我国发展现实提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成式AI风险监管和治理体系的路径选择及相关建议。

    2025年09期 v.47;No.367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国实践与思考

    叶素云;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研究基于中国实践与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状况及其与国外的差距,同时提出了基于技术突破、场景驱动与政策供给的“关键三角”,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供理论逻辑。研究表明,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步入大量企业涌入、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的关键阶段,但在“大脑”研究、高端运动控制硬件核心部件、AI基础研究和顶尖人才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为抢抓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我国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坚和硬件核心部件研发,增强多元金融要素供给,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和标准化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和生产力转化,着力形成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2025年09期 v.47;No.367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理论研究

  • 美国对关键技术类外国投资安全审查的新特征、影响、未来走向及应对

    宋瑞琛;刘学文;

    关键技术是国家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通过研究2018年美国《外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及相关法规可以发现,美国首次在外资安全审查考量因素中提及关键技术,扩大对关键技术类外国投资的审查范围,强制要求关键技术类外国投资申报并加大对未申报外国投资的惩罚,对中国赴美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这种趋势不仅使中国更多关键技术类投资面临审查,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难度和成本上升,投资发生转向,而且加剧了中美技术竞争,破坏了全球关键技术产业链和投资稳定。在特朗普2.0时期,这一特征有升级趋势,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区别对待,将进一步扩大对关键技术的管辖范围,通过“双向”审查机制进一步限制中国投资获得美国关键技术,停止与中国投资的缓解协议,大幅增加中国赴美投资的风险。对此,我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为我国投资者提供法律保护,利用多种法律工具进行反制;我国投资者也应谨慎预防风险,重视事前磋商,适时调整投资布局,如遇歧视待遇,应充分利用美国相关法律救济。

    2025年09期 v.47;No.367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准入制度的权责划分、治理逻辑与路径重构

    魏巍;刘蕾;

    人工智能(AI)技术进步日新月盛,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我国AI产业蓬勃向前,核心产业规模持续不断扩大,随着相关技术快速迭代、用户体量持续增多与大规模应用的广泛使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明晰治理权责边界,对于推动我国AI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AI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显著提升了产业效率、资源配置效能与用户服务质量,然而,面对AI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暴露出当前我国应对其复杂风险的监管能力滞后、部门职责模糊、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和央地政策协同不足等诸多突出问题。文章基于权责分级治理视角,采用“宏观态势扫描—制度困境剖析—分级治理建议”的研究路径,系统解析目前我国AI应用市场准入制度在法律法规建设、跨部门协作、风险管理和央地联动层面的突出困境及其制度根源。基于此,提出通过构建精准清晰的多层级治理架构、实施动态差异化风险管理、深化央地与跨部门监管协同、创新监管技术与方法等路径,尽快解决一系列“堵点”“卡点”,实现市场准入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以更好地驾驭AI技术创新活力与安全监管之辩证统一,推动我国AI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67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管理科学

  • 供销合作社企业的改革进路: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解构

    杨旭;李竣;

    供销合作社企业(社有企业)作为供销合作社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参与城乡市场调控和为农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政治、制度、市场的多重因素影响,社有企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市场化改革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引入企业自生能力的概念,基于企业的禀赋条件和治理关系,重新审视社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问题,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影响社有企业自生能力的机理,找出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9期 v.47;No.367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基于U&G理论的品牌嵌入短视频的传播机制研究——用户沉浸的中介作用

    张杨;陈小燕;

    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传播效用、影响因素及策略层面,鲜有研究系统探讨品牌如何有效嵌入短视频的内在机制。基于使用与满意(U&G)理论,文章系统考察了短视频平台特征、内容特性和用户行为对品牌嵌入效果的影响机制,发现:短视频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娱乐性和互动性特征显著影响用户的沉浸体验,其中个性化推荐和娱乐性内容虽能提升用户沉浸,但未必能有效传递品牌信息;高互动性的视频内容能够有效激发用户的品牌联想,且互动性在用户沉浸与品牌联想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通过提升短视频互动区域(如弹幕、评论区)的互动性,能够有效促进品牌联想的形成。文章为品牌在短视频情境下的传播策略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同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

    2025年09期 v.47;No.367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三农”问题

  • 农村人口流动何以影响宅基地流转?

    郭君平;曲颂;

    为探究农村人口流动下如何规范管理宅基地流转问题,文章基于2019年全国31 288个行政村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IV-2SLS模型及PSM模型等实证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流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流动可显著促进宅基地流转;异质性分析显示,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出租的促进效应强于转让,且对宅基地村内转让的促进效应强于村外转让;编制村庄规划、完善村级管理规定及开展宅基地确权可增强农村人口流动对宅基地流转的促进效应。未来,应通过完善宅基地流转激励机制、建立差异化支持体系、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强化规划管理及确权赋能等系统性措施,推动宅基地规范流转和权益保障,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乡村产业升级。

    2025年09期 v.47;No.367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产业经济

  • 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周海川;

    先进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孕育、转化和扩张三类产业载体,其中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在转化、扩张阶段的主要载体。综合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发展由产业质态、产业扩散速度、载体规模、科技水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产业类别无关,并且因不同产业类别存在质态高低之分、因不同产业应用速度存在快慢之分、因载体规模不同存在大小之分、因产业载体结合不同而存在差异。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五条路径,即充分释放主要载体作用来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以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布局产业链以加速新质生产力,瞄准绿色生产力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但是,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将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割裂的“弃旧”认识、过度迷恋新技术将先进技术等同于新质生产力的盲目追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少导致新动能培育不够、应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等认识误区以及短板,亟须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地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聚焦“七化”发力等方面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09期 v.47;No.367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成效、经验、挑战与策略——“十四五”回顾与“十五五”展望

    冯烽;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推动“两业融合”方面成效卓著,同时也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失衡、“两业融合”深度不足、人才严重结构性短缺和标准化建设落后等困难挑战。文章在总结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经验主要举措的基础上,针对“两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应对策略:聚焦现代服务业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短板;加快全国一体化布局,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两业整体联动与相互赋能;强化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夯实“两业融合”基础;加大“两业融合”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09期 v.47;No.367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金融

  • 金融地理结构是否影响了企业研发创新——基于银行距离和分布数量的视角

    韩元亮;石贝贝;马喜立;

    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企业与银行间的距离和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构建金融地理结构变量,探究其对微观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扎堆”现象,会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抑制作用。基于融资约束和过度负债的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增加尽管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也容易引发企业过度负债,使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成本增加,降低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特点的研发创新支出。因此,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基于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周边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对国有和大型企业研发创新的抑制作用比非国有和中小企业更显著;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2025年09期 v.47;No.367 8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 《当代经济管理》投稿须知

    <正>《当代经济管理》为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经济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创新之见。辟有:“理论研究”“管理科学”“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公共管理”“贸易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比较与借鉴”等栏目。本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1.基本要求:文章应具有创新性,做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文字精练,结论可靠。文章字数一般不低于1万字。

    2025年09期 v.47;No.367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