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管理

理论研究

  •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减少中国雾霾污染?——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

    周韩梅;刘新智;孔芳霞;

    建设数字中国与美丽中国都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并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雾霾污染均呈现明显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同时还能改善邻近地区的环境质量,这一结论经过引入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空间权重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减少雾霾污染的作用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外溢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此外,雾霾污染较轻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降低作用和外溢作用较大。因此,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减霾效应,加强高污染、高排放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间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雾霾污染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04期 v.46;No.35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统一大市场、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差距

    韩笑;彭桥;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了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统一大市场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由于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大小的相对变化,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存在“倒U型”效应,且当前我国大约1/3的省份已跃过拐点,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统一大市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存在互补效应,且能相互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4年04期 v.46;No.350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管理科学

  • 我国直播电商政策量化分析与优化建议

    邱科达;宋姗姗;张李义;

    直播电商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直播与电商双向融合的新兴业态,其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开展对我国直播电商政策的量化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是直播电商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可以为促进我国直播电商发展提供决策支撑。为了研判直播电商行业发展态势和演进趋势,以及把握其未来政策的制定方向与主要着力点,文章基于“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采用政策文本计量和内容分析法对89份直播电商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相关政策在促进我国直播电商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但仍存在政策衔接脱嵌,政策工具结构失衡,政策目标分布不均,利益相关者格局不协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应注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协调运用,提升政策供给的差异性、协同性和反馈效应,树立“扶持+规制”的基本目标导向,营造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生态,加快构建协同共治体系和重视平台自治等优化建议。

    2024年04期 v.46;No.350 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2K]
  • 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困境与路径

    徐政;吴晓亮;郑霖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将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带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创新和科技进步,并为社会稳定和就业提供了支撑。首先,阐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量质齐升”的发展现状,并从宏观经济发展压力、行业竞争、创新质量、新旧动能转换四个方面剖析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次,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最后,在规范法律法规、激发民间资本投资信心、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04期 v.46;No.350 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三农”问题

  •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赋能农村流通创新发展机理与路径

    张晓林;

    构建高水平农村流通体系,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培育大循环新动能至关重要。数字赋能是驱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分析了数字赋能农村流通的作用机理,以及农村流通数字化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数字赋能农村流通的具体实施路径。数字技术通过重塑传统流通模式、催生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整合集聚要素优化产业链来赋能农村流通体系。当前,农村流通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够、数字化应用人才不足、流通主体数字能力不强等问题。应通过加强农村流通主体数字化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数字流通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流通数据的挖掘应用、加强农村数字化流通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等举措推进农村流通数字化转型发展。

    2024年04期 v.46;No.350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 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与发展战略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张辉;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文章厘清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明晰战略重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备了向更高层级迈进的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普遍存在粮食丰而不够盈、农业大而不够强等问题挑战。加快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粮食安全强基战略、乡村产业强链战略、乡村生态低碳转型战略、和美乡村建设战略、农耕文明赓续战略、农民收入跃升战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农村改革赋能战略,并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督导机制、打通各类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渠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

    2024年04期 v.46;No.350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贸易经济

  • 中国对RCEP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探究

    莫馥宁;陈瑶雯;

    文章基于OECD数据库中的数字服务贸易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及非效率模型研究了2005—2019年间中国出口RCEP成员国的数字服务贸易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中国人口规模,以及是“一带一路”国家等变量均有利于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家的人口规模则不利于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出口,而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贸易伙伴的知识保护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关税自由度、财政自由、金融自由度,以及政府支出均有利于降低贸易非效率项,而商业自由度的提升则会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从实际贸易额来看,当前我国对RCEP中发达国家的数字出口潜力整体大于发展中国家,但对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出口也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因此当前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需要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关注出口国的基础设施和知识产权法的现行施行水平,打通与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共享和系统共认渠道,不断提升RCEP框架下的贸易红利。

    2024年04期 v.46;No.350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与企业ESG表现

    任晓姝;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一种直接的绿色融资方式。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是否会促进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式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对ESG表现的影响,与我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也利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效构建。文章选取2016—2021年中国A股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和发行普通债券未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研究发现,与发行普通债券的企业相比,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有更好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发行绿色债券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实现对ESG表现的提升。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双碳”目标提出后,结论更显著。另外,发行绿色债券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对“E”和“S”的影响,对“G”的影响仅存在于制度建设。

    2024年04期 v.46;No.350 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金融强国目标下加快金融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的路径探析

    曹戈;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强国是我国现阶段金融工作的核心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在于金融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及金融治理效能的持续增长。金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金融治理效能的主要来源,且将金融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的持续输出对金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逐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金融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优化和发展,呈现出如集中力量办大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金融制度优势。然而,金融制度优势向金融治理效能的转化并非自发,需在深入剖析金融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探讨转化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一般性转化路径,确保金融治理效能持续注入金融治理,为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2024年04期 v.46;No.350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时代迫切呼唤原创性的中国管理理论(二)——《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反思和破局而立》评介

    徐光毅;

    <正>党的二十大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该阶段对中国特色和本土理论的构建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管理学学者也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这一方针下,管理学不仅应聚焦于纯粹的学术追求和真理探索,而且还应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现实需求。因此,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的构建既需要基础性的理论创新,也需要具备对实际问题的深刻洞见和解决方案。

    2024年04期 v.46;No.350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下载本期数据